你为什么选择设计机构?

2020.10.20

thinking_man__by_moncloa.jpg

吾及作为一家专业的设计机构,这么多年来,服务过上百个项目,但每时每刻我们都会思考,客户为什么选择设计机构,为什么选择我们?


最近,看到一个视频,被视频中一位老人在街头的即兴钢琴演奏所触动,老人没有曲谱,但她即兴的演奏,自然飘逸,将旋律带到一个令人惊奇的新方向。她弹奏的曲谱没有名字,但她深情演奏的那一刻,却深深打动很多人。

设计正如音乐,真正神奇的就是即兴创作。设计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,但这只是起点,设计之美正是来自于对惯例的突破,创造出乍看起来有点不合规矩的作品,但却令人着迷。


每次我们询问客户想要什么,基本会得到一个常规的答案(不出意料的Brief描述着他们通常期望的东西),但是,当你问到他们心底最想要什么,他们可能也不知道答案。如果只按Brief来,固然可以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作品,但这样循规蹈矩的平淡会让人留下印象吗?

创意Idea需要耐性、坚持和实践,但也必然需要承担风险。创新需要感觉到未来的方向,然后将内心的共鸣流露出来,这样才能真诚的表达。某种意义上,那些能够引起我们注意的设计作品,往往都会打破传统的认知,动摇我们现有的认知。

一个专业的设计团队必须了解客户信息,阅读客户需求,然后才能进行设计,但最终,突破固定思维的即兴创作才是最为关键的。出乎意料,引人注目,富于吸引力,但这往往却不是客户想要或敢要的。

起初的项目提报经历,让我们学会了所谓的“聪明”做法,后来我们每一次创意提报,一定会保留哪怕一个的“安全合理”方案,这样确实会大大提高方案通过率和客户满意度。但每次主推的几款方案一定是我们深刻思考,且令人兴奋的。虽然这样很危险(往往客户难以接受),但这才是我们最真诚,最用心的致敬。


但这么多年来,也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些欣赏我们,并真诚与我们相处的客户。当我们需要支持时,坚定的成为我们的盟友,真诚地给予建议,坦诚地和我们谈论创作的灵感,并分享公司的规定或老板的喜好对创意的束缚。虽然他们的主要责任是确保细节正确及按时完成任务,但不会趾高气昂地发号施令,争分多秒,让我们无条件服从他们的主意(通常毫无创意可言)。他们会探索如何突破规则,给设计团队更多自由空间,主动了解作品背后的想法和信念,并支持那些突破常规的创意,同时给出建议保证符合公司的要求。他们没有局限自己的已有认知,而是和我们积极探索新的可能,并总在尝试激发团队的创造力,同时达到或超越既定目标。这种非传统做法,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,虽然很冒险,但却保持了创新精神。


公司内部与外部创意公司产生冲突,这是正常且不可避免的。但这不是孰对孰错的单选题。作为商人,需要逻辑和理性的语言,证明选择的合理性,从而获得公司决策层的一致认可。但单一看待事物的方式确定是你想要的吗?当你决定寻找外部创意团队时,其实已经表明你们需要更多的角度。设计从来不是绝对的理性或者绝对的感性。我们始终保持着虔诚的心,愿意和每一位客户去积极探索。


我们时刻提醒自己,要对自己每一个作品抱持谨慎的态度:它虽然此时打动我们,但它还能更好吗?

同样,对于每一个需求外部团队的公司而言,你选择的“安全合理”的结果,它虽然符合你的要求,但它还能更好吗?创意团队的非常规方案就一定不合适吗?


Sense-and-Sensibility-718x300.jpg


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,关于美学和品位的观念也是不断变化的。同理,“规则”也不是固定的。颠覆惯例不仅在艺术设计领域很重要,对于面向消费者的商业也必不可少。消费者的选择是由渴望和愿望所驱动的,而不是逻辑和条理。放弃固定的期望,我们才能被创意的无限可能打动,为新事物感到兴奋。创新的作品能击中我们,好像我们一直就是在等待它的出现。


这么多年,我们学会了很多,收获了很多,但我们仍然选择给与客户独特创新的作品,并会在提报中为自己的作品做更多的坚持。我们是设计师,给到每一个客户用心而不敷衍的设计作品才是我们的责任,我们始终保持自己的专业态度,而不是空留那一丝奉承。


对设计的坚持和初心,让我们一路走来遇到很多共识者。

未来,愿与更多的你同行……